供稿: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文:秦淑文 图:刘萌 |
审核:刘永礼 |
发布:2025/05/08
曲阜师大党委宣传部讯 5月8日,曲阜师大举办第13期杏坛公开课暨教育家精神宣讲报告会,同济大学附属新江湾城实验学校副校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的孙女黄音做专题宣讲报告。学校党委副书记李志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祥广出席活动。

活动伊始,李志红为黄音颁发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博鱼·体育,博鱼(中国))“杏坛教席”、大学生师德宣讲团杏坛导师聘书。

在专题报告中,黄音以“于漪的师者本色: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为题,用三组关键词串联起于漪先生七十载的教育人生,通过“难忘的中学最后一课”“母亲的眼睛”“于漪老师的一天”三个故事,生动还原了人民教育家的育人初心。“课比天大”是于漪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她始终认为老师必须对学生的生命和教育事业怀有敬畏之情,注重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在“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篇章中,黄音分享了诸多感人细节:1977年《海燕》直播课万人空巷,67届学生扒门听课见证名师风采,98个学生的姓名特征被年近百岁的于漪如数家珍。教育者要永远保持对生命的敬畏,黄音强调,于漪将每个学生视为独特的生命之书,用仁爱之心编织起连接国家未来与学生成长的教育经纬。

互动环节,师范生代表就于漪“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的经典论述发起提问,黄音强调,这句箴言揭示了教师职业的双重维度,前半句是教育信仰的坚守,后半句是专业精神的觉醒,要把每堂课都当作“生命对话的艺术”。黄音用“教育不是知识的搬运,而是灵魂的唤醒,是生命的绽放,永远都面向未来”为师生寄言。

活动结束后,黄音参观了中国教师博物馆,指出作为国内首个系统展现师道文明的专题展馆,教师博物馆不仅是中华尊师重教传统的传承载体,更是对教育家精神的生动诠释。
本次活动由曲阜师大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教师博物馆主办,教师工作部部长刘永礼主持,曲阜校区近两年入职青年教师代表、师范生代表参加宣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