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讲校史·第27期】陈复昌:高校广播联谊的那些事儿

有一种记忆叫大学,有一种情怀叫母校。

今年是学校建校70周年。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陆续邀请部分师生校友,开设“我来讲校史”人物专栏,讲述难忘的曲园记忆,展现不凡的曲园精神,本期让我们共同倾听退休教师陈复昌讲述的曲园故事。

讲述人:陈复昌,1979年8月调入博鱼·体育,博鱼(中国)工作,曾任艺术系副主任,校图书馆、 语言文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等职。学术兼职:中华美学学会会员,山东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高校广播联谊的那些事儿

难以忘怀,记忆犹新。20世纪末直至21世纪初,在我国高校思想文化宣传媒体中,先后有两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校园文化信息:1993年8月全国首届高校广播宣传工作研讨会在博鱼·体育,博鱼(中国)胜利召开;2000年暑假期间历经八年的持续筹备,几次研讨会之后,全国高校广播宣传工作联谊会在广东韶关大学隆重成立。全国高校结盟性的联谊组织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势到强势进而跃居优势的健康而快速发展,这是与我们学校的开创、倡导和党委宣传部门及以学生为骨干的广播宣传队伍倾力投入、充分准备和周密组织一年一度的研讨活动分不开的。

在2000年联谊会的成立大会上,曲阜师大被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西安交大、华南师大、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院校的与会代表推选为常务理事单位和常务秘书长单位,广播台台长兼任联谊会总干事单位,并将联谊会秘书处设在我们博鱼·体育,博鱼(中国)。而作为倡导者的我被推举为唯一的实名制顾问。(后考虑到岁已年迈多次请辞顾问职务,但仍被留任为名誉顾问至今)。在众多211和985名牌院校中,曲阜师大能够拔出头筹,仅次于会长单位北京大学的位次,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最生动的解释是:有作为才有位置。

在联谊会理事和常务理事单位中,曲阜师大历来受到兄弟院校的推崇和尊重。譬如,我于2000年初已退休多年还常收到邀请参加年会的请柬,会长的工作报告中总忘不了曲阜师大在联谊会中的优异成绩和服务奉献,他们说,作为秘书处单位的曲阜师大先后做了五件大事,也就是后来常务理事会上点赞的“五个一工程”。

坦然诚恳地说,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作为亲历者,我可以如数家珍,简述如下:

首先是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曲阜师大破天荒地倡导并成功召开了全国首届高校广播工作研讨会,这是建国以来高校前所未有的,包括各地域区片还没有哪个院校召开过这样的会议,所以与会的广播同仁都兴高采烈地对曲阜师大加以表扬。他们在会议讨论时,向我诚恳地发问,你们曲阜师大怎么会想到为大家办这么个好事?我的回答是,受到了高校校报协会的影响和启迪。我看到校报工作者又开会、又评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常言道:报纸是无声的广播,广播是有声的报纸。我们校园广播工作者同样敬业、奉献,为什么长期处于低谷,就没有一个出去学习观摩、开会研讨的机会?我们开这次会就是商量要有自己的活动,像校报那样建立自己的组织。听了我们曲阜师大召开研讨会的主旨宣言,会上掌声雷动,赞叹不已。这次会议与会代表五十余名,人不算多,但涉及面很广,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黑龙江到大西南边陲都有院校代表来曲阜参会。这固然可能傍了孔子的光,但他们如此满意,也是与我们这个会情通同仁之心,从思想到舆论、从环境到设备、从软件到硬件,各方面都做了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达到了让他们来了有看头,会后有念头,工作有劲头的目的。

其次,筹备建立高校广播宣传工作联谊会是我们曲阜师大和秘书处视为重中之重的另一件大事。我们的申报活动,纵向从省市到北京,横向联络各兄弟院校,东西南北中共同发力,在会长单位北大的主导下,经管秘书处的我们跑遍了教育部、广电部、中国广播学会等各有关部门。我们的方针是:边申报边筹建争取一级学会资格(底线是二级也可);边运作边行动(拿出成绩来当资本)。一时间风生水起,让人感到筑梦可期。

曲阜师大秘书处筹办的会议活动质量是比较高的,会议主旨目标明确,报告文件行文讲究,会议程序简约明了,团组活动安排得体,开幕闭幕气氛热烈,贺词赠旗讲究礼仪。总之,会议开的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可纳入与会人的美好记忆。再譬如,在韶关大学联谊会成立的大会上,我们准备了一面横宽两米、竖高一米的精致锦旗。在闭幕会上,举行了有程序的赠旗纪念仪式。联谊会会长授旗,承办大学校长接旗,顾问宣读旗词,至今叫人难忘的旗上两句诗联是:

南国红豆凝聚高校播苑情思,

韶大论坛开创宣传工作新局。

从此,赠旗仪式成了会议一景。为此,我们秘书处也没少下了功夫、动了不少脑筋。这也绝不是自找麻烦,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因为我们从中收到了正能量,为联谊会秘书处和我们曲阜师大赢得了知名度、美誉度,扩大了影响力。

第三件事,联谊会成立后有了一笔会费,会报也由原来的小报扩版增容为对开彩印,办报主题思想不必多讲,其意境追求仍是坚持“报纸是无声的广播,广播是有声的报纸”图文并茂,赏心悦目,深受高校广播同仁欢迎。

我们奉献的第四件事是在会报之外又创办了会刊《高校广播研究》,从形式到内容可以说比正式刊物不差上下,应有尽有。北大会长单位夸赞说,这是我们联谊会进入学术研究阶段又上台阶的里程碑。

最后是我们为联谊会奉献的第五件事——学校广播台长柳利军在新闻媒体一级刊物《中国广播》(1998年第12期)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把握特点,突出特色,努力办好高校广播”,在高校广播系统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兄弟院校同仁祝贺说,这是我们广播队伍第一人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高校广播的科研正果。作者柳利军在第二年的职称评定中晋升为“工程师”,可谓联谊会内外皆大欢喜!     

编辑:孙红梅 编审:黄江滔

发布:博鱼·体育,博鱼(中国)新闻中心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